郑郑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世界历史都市联盟会员。 截至2021年末,郑州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郑州市拥有全郑州市拥有
对外开放再创佳绩
“四条丝路”协同发力 郑州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48条,货邮吞吐量突破70万吨,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中欧班列(中豫号)开行2002班,全国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获批,跨境电商交易额1092.5亿元、增长17.4%。铁海联运到发集装箱17930标箱、增长18.6%。获批国家新一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
更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编制完成《核心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方案》,76.5公里沿黄生态廊道建成开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持续开展黄河“清四乱”专项行动,启动核心示范区内8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和沿黄55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黄河干流水质断面稳定达标。
更多本质安全持续提升
持续强化基层网格群防群控、重点部位联防联控、行业部门严防严控,用最短时间圈住封死扑灭疫情。夯实扁平化指挥、智慧化防控、人物环境同防、多点触发等“10+N”防控体系,完善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机制,压实“四方责任”,扎紧“四个口袋”,完善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等“五种能力”,科学化精准化防控水平持续提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4.8%、20.8%。稳妥化解金融风险,32家P2P机构清理至8家、存量业务化解率97.1%,积极有序化解上市公司风险。强力开展问题楼盘攻坚化解。校园安全、食药监管、信访稳定、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持续加强。
更多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民生投入1219.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1%。新增城镇就业13.6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6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237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公办学位占比提高56%,普惠幼儿园覆盖率84%。新投用中小学校30所,增加学位4.9万个,培育新优质初中54所,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占比下降到6.6%。10所市属高中新校区开工建设。“双减”改革强力推进,午餐供餐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城乡全覆盖。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郑州儿童医院南院区投入使用,7家医院纳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县域医共体深入推进,100家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基层诊所标准化药房建设200家。新增养老服务设施284个、床位7200张,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德化街成功创建国家首批旅游休闲街区;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河文化月等活动高水平举办,“唐宫夜宴”“只有河南”成为现象级文化精品。建成安置房56591套、回迁安置群众13.5万人,新开工安置房15437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万套、分配公租房8496套,有效缓解新市民住房困难。
更多